年底了,手里攒了点钱,寻思着换个车。
一进店里,人就蒙了。
销售围着你,嘴里蹦着各种词,什么涡轮增压、三元锂、刀片电池。听得人一个头两个大。这边说油车保值,技术成熟,开着放心。那边说电车是未来,一脚油门下去又快又安静,用车成本低到笑。
中间还夹着个混动,号称自己是全能选手,啥优点都占了。
你站在展厅中间,看着亮晶晶的车,心里就一个问题:我的钱,到底怎么花才对?这车买回来,是多个伴儿,还是请个祖宗?
先别听他们忽悠,咱自己回家关上门,算三笔账。
第一笔,就是钱。
买车不能只看那个标价,得算落地要掏多少。很多人一下就忽略了,现在买新能源车,国家直接给你免了购置税。十几二十万的车,这一下就省了一万多块,可是实打实的钱。
在上海这种地方,一张蓝牌多少钱?一张绿牌呢?这笔账一算,很多人心里那杆秤早就歪了。
然后是每天的开销。
这玩意儿最实在。开油车,一脚油门下去,感觉烧的不是油,是钱。现在这油价,加满一箱心都哆嗦。
电车呢?你要是有自己的充电桩,那可就太爽了。晚上回家车一插,用的都是半价的谷电,算下来一公里才一毛钱不到。什么概念?你早上买杯咖啡的钱,够车跑小一百公里了。
保养也得算上。电车没发动机,不用换机油机滤,省了一笔。但混动车,它既有发动机又有电机,结构复杂,以后要修起来,点可能还更多。
当然,还有个看不见的坑。
二手车市场。
你得承认,现在开个三五年的燃油车,卖出去还能值点钱。但电车,特别是几年前的那些,二手价简直没法看。
还有那个电池。厂家都说质保八年十几万公里,听着挺美。可万一,我是说万一,刚出保就衰减得厉害,要换电池怎么办?那可不是小数目,可能你这几年省下的油钱,一把就全还回去了。这是个赌博,赌电池技术,也赌自己的人品。
算完了钱,再算第二笔账:省不省心。
这个比钱还重要。
想象一下,节假日高速上,服务区里加油的车排队,但基本五分钟一个,很快就走。另一边呢ട്ട充电桩前面,队更长,好不容易排到了,插上枪,屏幕显示:预计充电时间1小时30分钟。
你带着老婆孩子,就这么在服务区里干耗着。啥心情?
所以说,买电车图省心,基本就一个前提:家里能装充电桩。
没这个条件,你就得天天琢磨哪儿有公共桩,那个桩有没有被占,去了能不能用,心里永远悬着个事儿。
还有续航。
车上标的那个续航,你看看就好,千万别当真。尤其是在北方,冬天一开暖气,那电掉得比你的头发都快。标着五百公里的续航,实际能跑三百就算你赢。这种“续航打骨折”的体验,是每个北方电车车主的痛。
这时候混动的优势就出来了。
市区里,你就当电车开,安安静静,成本也低。周末想去郊区,或者跑个长途回老家,发动机一启动,它就是个省油的燃油车,完全没有里程焦虑。像比亚迪的DM-i,卖得那么火,就是抓住了大部分人“我全都要”的心理。有充电条件就用电,没有就烧油,而且亏电油耗也比同级别的油车低。
这才是真正的“进可攻,退可守”。
最后,咱们算算安全这笔账。
车是移动的家,家人的安全比什么都重要。
很多人有个误区,觉得油车容易着火,电车电池不安全。其实,现在能上市卖的车,都得通过国家严格的碰撞测试,安全性都有底线。
只是它们的“命门”不一样。
油车的风险在于碰撞后漏油,有起火的可能。电车最大的安全核心,就是那块电池,最怕的就是“热失控”。所以你看,现在的厂家都在玩命地研究电池安全。比亚迪搞了个“刀片电池”,宣传里又是针刺又是碾压,就是为了告诉你:我的电池,很安全,轻易不起火。
其实新能源车还有个隐形的安全优势。
因为电池很重,都铺在车底盘上,所以整辆车的重心特别低。好处就是开起来感觉很稳,不容易发飘,转弯的时候侧倾也小。真到了紧急避让的时候,这种低重心能帮你一把,降低侧翻的风险。
这一点,好多销售都懒得跟你说。
好了,三笔账算完,心里应该有点数了。
到底买哪个?其实没标准答案。
你要是天天就在城里上下班,公司家里都有地方充电,那纯电车就是你的菜,用起来真的爽。
如果你全家就这一辆车,既要通勤,又要周末带娃出去玩,偶尔还得回趟老家,那混动就是那个最不会出错的选择。
要是你天天跑高速,或者住在偏远地区,充电不方便,那踏踏实实买辆燃油车,依然是你最可靠的伙伴。
车,说到底就是个工具。
别听别人说哪个好,哪个是未来。算清自己的账,想明白自己要走什么样的路,别人的“顶配”,真不一定是你的“合适”。
配资网app官方最新版本介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