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平均工资公布了,非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为124110元,名义增长2.8%,平均每月10342.5元;私营单位年平均工资为69476元,名义增长1.7%,平均每月5780元,看看你拖后腿了没有。
平均工资虽然增长了,但涨幅却大跌。2023年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名义增长5.8%,城镇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名义增长4.8%。2024年的涨幅,相比2023年不只是腰斩了。
为什么平均工资涨幅大跌?官方的说法是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将很多小微企业纳入了进来,这些企业就业人员工资比较低,拉低了增速。
但非官方的说法,还有其他原因,比如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说经济环境影响企业裁员降薪,简单理解就是有些人失业了,直接没收入了,有些人降薪了,工资下降了。
除了增速大幅下降,平均工资的差距依旧在拉大,而且是连续15年扩大。2010年,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为37147元,私营单位平均工资是20759元,两者相差了16388元。到2024年,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比私营单位多了54634元。
15年时间,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增加86963元,而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增加48717元,增加额差距巨大。
看看这张图,非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增长曲线和私营单位平均工资增长曲线,形成的“喇叭口”不断扩大,这就说明工资差距越来越大。
平均工资两级分化,难怪消费刺激不起来。非私营单位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国企、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私营单位很好理解,就是民营企业和个体了。
根据第五次经济普查数据,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就业人数大概是5400万人,港澳台投资企业就业人数大概是1100万人,外商投资企业就业人数大概是1030万人,也就是说非私营单位就业人数大概是7500万人。而私营单位就业人数大概是3.5亿人。
看到没有,3.5亿人的平均工资远低于7500万人。消费光靠这7000多万人肯定是不够的,还是要提振这3.5亿人的消费。怎么提振呢?当然是增加他们的收入,今年咱们也说了要给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
目前已经有一些动作,比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多个省份已经调整。还有就是稳就业,重点保障大学生就业等等。
所以,到时候看看2025年的平均工资数据就知道,中低收入群体是不是真的增收了。
当然,相比平均工资的差距,更大的差距还是在这里,也就是退休后的养老金。城镇退休职工人均养老金大概是3500元,有1.4亿人。而城乡居民人均养老金大概是240元,有1.8亿人。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金相差了14.6倍。
难怪之前曹德旺说中国14亿人,真正有消费能力的只有2亿人。工资差距的扩大,不利于提振消费。消费是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得想办法提升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才行。
配资网app官方最新版本介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